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Android 電話到底要多強才適合﹖



在過去的一、兩年間,Android的出現改變了iOS一家獨大的情況,它藉著強勁的硬件規格以及多元化的選擇,令消費者紛紛使用,但隨著時間過去,問題也漸漸浮現出來,到底一部怎樣的電話才是我們該選擇的呢﹖



規格競賽造成什麼問題﹖

在過去二年間的規格競賽,廠商間不遺餘力的更新自己的生產線,今天你是機皇,明天的機皇寶座被我搶去,在短短的二年間,智能電話的主流規格已由單核到雙核,近期甚至已到達四核的境地,效能不單倍增,在功耗控制方面也有很好的水平,不得不佩服廠商的研發能力,但不斷的升級配備對廠商的生產線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而且有些廠商會減少新機的穩定性測試,推出了再說,將用家當成小白鼠般,這種做法無疑是不健康的。

不少廠商們,尤其是一些Android的大廠,往往只在乎表面的順暢,只會不停加強規格,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情,例如品質控制、企業誠信、軟件配套等,正正就是這些細微的問題以致有不少對某些品牌出現不滿的意見,甚至揚言罷買之類,到底廠商們應該怎樣做才可挽回聲譽﹖

使用者的要求
不少人會單以Benchmark來判斷電話的好壞
規格的強勁與否其實只是數據的比較而得的,對於實際使用的差別上是單憑數據而了解,在Benchmark上快了100分,在實際使用可以在哪會試的出來﹖這不是一般消費者應該了解的資訊,消費者所注意的由始至終只有一件事:使用體驗。所謂的使用體驗其實並不是什麼抽象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所體驗到的一切,是否能讓使用者感到滿足,例如現今很多人購買電話會用順暢作為主要考慮因素,使用順暢當然會是使用體驗的一種,但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因素決定著使用體驗的高低。

Android 系統的硬件需求要多大﹖
相對於其他作業系統,Android推出初期的順暢感明顯會被比了下去,因此廠商們也不斷加強硬件以運行的更加順暢,但到底Android要多強的硬件會足夠呢﹖其實就目前本雜碎的雜碎程度的試玩而言,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機種基本已有能力做到流暢的效果,尤其是採用了Android 4.0的機種,那麼在選擇時要怎麼選呢。

最早推出的四核心處理器: Nvidia Tegra 3

處理器方面,基本上只要是雙核心級數的機種也會有不錯的表現,更不用提最近開始流行的四核心機種,也有一些廠商優化很好的機種即使是單核心的處理器同樣也做到流暢的表現,這要用家自己上手試用才可了解。

深入一點點去看的話,處理器除了不單看核心數、頻率以外,不同廠商、CPU架構、製程等也會有影響,這是為何看Benchmark分數時,有的雙核機種會比四核來的強。

舉例說,光是Qualcomm家的Snapdragon已有不少的分別,在低階上常見的會是7227A(Cortex A5架構)、8255(Cortex A8架構),即使在同樣的主頻下,效能也是會有差別的;主頻高不等於效能高,最有名的例子就是Intel 家當年的P4 3GHz也不及後來的Core 2 Duo 1.8GHz。

不夠Ram的機種經常要用上記憶體管理的App

記憶體方面則是愈大愈好,768MB以上的機種已很足夠,目前最強的應該是達2GB Ram的LG Optimus LTE2,記憶體對實際的效能未必會有直接的影響,但更多的記憶體會有利多工處理,以及減少Force Close出現的機會,如果常要多工處理的人,Ram的容量自然是愈大愈好。

RGB排列與Pentile排列比較(圖片來源: digitaltrends)

螢幕解像度也是很影響運作流暢的重要因素看看蘋果的iPad(2012)特地為了Retina Display而加入4個GPU核心,才能保證流暢便可略知一二了,一般而言更高的解像度所需的效能也愈大(以電腦為例子便很易理解,在遊戲的FPS不夠多時只要調低解像度,FPS也會有顯著的提升),目前智能電話的螢幕已達到了720P的級數(1280x720),所需的硬件規格也相應提高了,所以目前在高階級別的智能電話才能找到配備720P螢幕的型號,要留意的是有不少螢幕也是用了Pentile排列而非傳統的RGB,顆粒感會比傳統的重,必須細心留意。

電池容量特大的Motorola Razr Maxx

有不少人也忽略了,但電池的續航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要素,要知道再強勁的硬件也會有沒電的時候,即使多強的硬件,在沒有電的時候也是淪為一件廢鐵不能吃的午餐肉,現在主流的電量大約在1700mAh附近,暫時最強的是Motorola的Razr Maxx,達到3300mAh之多,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用量。

為何我的Android 電話比同級的機種慢﹖
有不少人也遇過這種問題,明明是同級的機種,甚至規格也相近,為何運行起來有些會比較快的。

廠商開發功力


決定運行速度不單是堆砌硬件的,還要看軟件的優化,這是為什麼廠商會積極的修改Android系統,成為自己品牌的獨特性,有名的例子是HTC的Sense UI、Samsung的 Touch Wiz及Motorola的MotoBlur等,雖然廠商會加入了很多他們認為方便的功能,但實際上的流暢度各樣的便要視乎廠商自身的軟件開發功力了。

用戶的使用習慣
Android 4.0的機種才能用的Apex Launcher

雖說智能電話的系統特色是安裝不同的App,但也不表示完全無顧慮的安裝,如果安裝了很多App的不妨抽空審視自己安裝的App還有沒有用(應該會有些用過一次不會再用的,或者很少使用的App),過多的App即使不對效能有影響,尋找App的時候也會增加一定的時間。
拖慢系統的App,大多也是一些會在背景執行的App,例如天氣、時鐘、電郵同步等,不單會使用流動數據,而且即使在待機狀態,背景程式也會耗費電力,當然是愈多愈吃的多電。
如果希望獲得更佳的桌面體驗,可以嘗試轉用一些Launcher類的App,用於取代廠商提供的介面,在大部份情況下也可以獲得比原裝Launcher更快的效能,常見的Launcher有Launcher Pro、Go桌面EX、ADW Launcher等,但要留意的是有一些隨機附送的Widget只可在原裝Launcher下使用,更換Launcher可能要注意。

打造最適合自己的系統
著名的CyanogenMod團隊

在這說的應該是比較進階一點的做法,說的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刷機」,通常是指安裝由第三方所修改過的Android系統,從而更能發揮機體的潛力,獲得更多的自定義選項,其中最著名的是Cyanogenmod團隊(CM),由他們製作的ROM往往是Rom製作者的製作根源,而他們的ROM比原廠的ROM更高的效能(以Benchmark來計往往會高上一千分左右),也加入了很多原廠沒有的選項,用家可以更隨心所欲的打造自己的系統,例如隨意的App2SD(將App安裝到SD卡上)、長按Back鍵可即時完全關閉目前的App,不會留在背景等。

總結
Android系統與其餘的主流系統不同,比較著重規格方面,但也不必盲目的追新硬件,對本人這種雜碎來說,夠用就好了與其追新機倒不如等第二新的機種,效能差不了太遠,但價錢降了不少,希望大家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機種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