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星期二

Sony α7R III 一個月用後感



如果讀者仍有印象的話,雜碎用的相機是 Sony α7R II,之前亦與大家分享過這部機的用後感,但大家看到本文的標題也知道,沒錯,這部相機已改為 α7R III了,對於用了兩年 α7R II 的雜碎來說,這部要價達 HK$26,900 的相機是否能對的起它的價錢? 對比上代又是否值得升級? 雜碎接下來將會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先旨聲明,雜碎這篇文章是集中在相片的表現,所以如果是想要看影片的效果可能會失望了。


外觀與手感



從外觀上分辨,相信除了新加入的控制桿以及左上角的 α7R III 名牌,相信一時之間也不能看出有何不同,對於因為某些原因不想別人老婆知道自己換了機的朋友來說,這一點相信不會令人失望吧。在看數據的時候,說實的雜碎的感覺是小升級並沒什麼分別,但當實際上手把玩過之後,雜碎的這個念頭已打消了大半。



雖然在三圍上沒有看出大差別,但握位的手感確切是比 α7R II 有些提升,也許是由於加大了的電池影響吧,這相信可以令不少人垢病手感不好的問題消失,配合雜碎買第三方的皮;不單如此,按鍵的質感亦有提升,尤其是快門的觸感,無論反應與手感也不是 α7R II 可以同日而語的程度,可說是頗不錯的提升。


α7R II 常被垢病的影片拍攝按鍵也聽取民意地移到近觀景窗的附近,大大減少了以往誤按的機會。另外,α7R II 中撥桿設計的 AF/MF 切換與 AEL 的按鍵,在 α7R III 中獨立成了2 顆鍵,而原有 C3 的按鍵則放到左邊 Menu 旁,換言之多了一顆實體按鍵,當然亦少不了快速移動對焦點的搖桿,雖然看外表看不出來,但整體的操作有不少的提升,螢幕加入了觸控的能力,關於這一點在下文再跟大家分享吧。
 
畫質


Google 相簿

經過一個月的使用,對比自已用了兩年 α7R II 的印象,兩者在成像方面的表現相若,而在顏色的處理上雜碎覺得 α7R III 更討喜, 高 ISO 雜訊表現方面 Sony 說有提升一級,但在實際使用的體驗上和著名網站 dpreivew 的測試相若,與 α7R II 相差不大,但表現仍是令人滿意的。

讓不少人感到意外的是α7R III 仍沿用上代 42.4MP 的 CMOS,在雜碎而言卻是一個不錯的消息,本身這顆 CMOS 的成像仍是業界數一數二的質素,而像素提升的代價最直接的是容量,20MB 的 JPG、86MB的 RAW檔(無壓縮) 以10fps 的速度連拍,對機身的處理速度、記憶卡的穩定亦是很大的考驗,不過相比起上代來說,儲存速度可謂飛躍性的改進。

對焦與連拍

從 Sony 引以自豪於 α9 下放的對焦系統,雖然仍維持著上代 399 點的對焦點,但論精準與速度亦比上代強上不少,尤其是暗位的對焦,迷焦的情況大幅減少,而最令雜碎刮目相看的一定是眼部對焦 eye AF。


所謂的眼部對焦其實是 Sony 的強項,在人像拍攝的情況下最佳的對焦點必定是眼睛,市場上其他對手亦只可以作人面對焦,而 Sony 可以仔細至眼睛的大小,這在 α7R II 亦有,但準確度與速度其實未算很好的程度,很多時會變回面部對焦或者跟掉了對像,而在 α7R III 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自 α7R III 到手後每當要拍攝人像的時候也會用這個眼部對焦,目前仍是例不虛發,雜碎不得不佩服。


10 fps 的速度本身並非新鮮的能力,但考慮到 42MP 的像素所產生的 86MB RAW 檔(無壓縮)也能連拍 76 張之多(這成績要用回 Sony 自家黑科技的 300MB SD Card 才能做到了),而且不像上代般要先等儲存完成才能看相,能夠即時看相這點看來,這部 α7R III 對比上代的處理能力可謂有飛躍性的改善。

相比起達到 10 fps 的連拍速度,雜碎更喜歡是連拍之間超短的黑屏(Blackout),雖未致於 α9 完全沒有 Blackout 的水平,但時間之短基本上已沒有什麼阻礎,而且不像 α9 只能在電子快門做到, α7R III 不論是 電子還是機械快門的 Blackout 也是有如此的表現,這對雜碎來說是一大吸引的地方。


雖然不是雜碎的個人體驗, 但身邊由Canon 、 Nikon 轉會的朋友也感到更準確更銳利的評價。

操控



沿用了 α9 的設計語言,設定選單比起以往 α7R II有了改善,在坊間的評語也不是很正面,但雜碎覺得問題不大,尤其是把常用的功能放到了常用功能表內之後,雜碎覺得其實效率沒有坊間評論般差勁。配合 α7R III 更快的處理器,所有的操作的反應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此雜碎是感到頗滿意的。



同樣來自 α9 下放的操控桿,主要是用於對焦點移動之上,使用體驗與雜碎以前擁有的 Canon 7DM2 與 Nikon D500 基本一樣,但 α7R III 的對焦點範圍廣的多,操作桿反倒不夠快,這點在下文會再解釋。


觸控的加入對於雜碎來說是又愛又恨的混合,雜碎覺得與大家用上了十年的智能電話式觸控手勢不太相同,尤其是觀看相片,也許是受到智能電話的影響,習慣般的左、右掃去切換相片,甚至2指拉開去放大相片也不能使用,用了一個月了,雜碎仍未能成功靠觸控去切換相片,而點兩次螢幕則可以放大相片至 100%,放大後可以隨意拖拉;觸控亦不能在修改設定中發揮作用,不論是設定內頁、還是快速設定的頁面亦沒有任何反應,雜碎懷疑 α7R III 的螢幕並不支援多點觸控以致未有近年常用的觸控手勢吧,否則真不明白為何要用如此獨特的操作方式。

但如果說觸控的加入是沒有作用的話,雜碎卻不會認同,因為真正實用的地方是切換對焦點,尤其是在用觀景窗的時候。在用螢幕取景時,觸控會即時將對焦點放到所觸及的位置,如何開啟了「預先AF」的選項就會自動進行對焦,但如果沒有的話就只會單純變更對焦點;而在觀景窗上,螢幕像是變成手提電腦的觸控板一樣移動著對焦點,雜碎自己用的經驗來說甚至比操控桿更快更準,所以雜碎才會說是又愛又恨,希望 Sony 可以在重新考慮觀看相片的觸控操作,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是浪費了觸控的能力。

新功能與機能提升

200%放大後,右邊的 Pixel Shift 相片所保留的細節、立體感無疑遠勝左邊的 RAW 檔
新加入的 Pixel Shift 拍攝在概念上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通過拍攝4張差距1px 的相片,用回自家軟件作後期合成,可以得出一張相等於 169.6MP 的相片 oversampleing 壓回 42MP 的大小,相比單張拍攝,即使未有放大的情況下,相片的動態範圍已有明顯的加強,在放大到 200% 下仍能清晰看到不少的細節,而且能去掉摩爾紋;雖然這功能很強悍的深化了 α7R III 在像素上的優勢,但亦有著不少的限制,正如上文所說並非新鮮,對手 Pentax、Phase One 亦有相同的功能,而且可以在相機內合成,省卻了電腦的後期處理,另外相片亦不能有物件移動否則會有瑕疵出現,相簿內合成的嘉頓山你會看到車軌的部份出了問題,結果很可能只能拍攝靜物和建築物而已,但如果是想拍玩偶的話還是免了,雜碎的經驗來說瑕疵的問題會十分明顯。


加入雙 SD 卡槽的設計在專業市場上十分常見,不過要留意的是只有 Slot 1 支援 UHS-II,而 Slot 2 只有 UHS-I,但對於常用的 Raw + JPG 組合來說已綽綽有餘了。

同時具備 Micro USB 與 USB Type C

令雜碎感到意外的是同時用上了 Micro USB 與 USB Type C 的接口, Sony 的說法是有用家反映在充電的時候用不了快門線的問題,得益於 USB 3.1 Gen 1 的 USB Type C 接口,令傳輸相片到電腦的速度亦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很多人不喜歡電子觀景窗因為反應不及傳統的光學觀景窗,的而且確電子觀景窗必需經過相機處理再傳到觀景窗之上,不過 α7R III 上的表現可能會令大家刮目相看,相比 α7R II 不單像素提升了1.5倍達 369萬點,最重要的是加入了 120fps 的更新率,配合幾乎沒有 blackout 的快門,使用體驗上雜碎覺得比傳統好上不少。

1/25 的快門速度比起理論上 1/400 的安全快門慢上不少

達到 5.5 級的防震比起以往的 4.5 級防震數字上雖然只加上了一級,但實際使用上效果卻明顯比上代強,在雜碎試用的經驗來說,400mm 手持的情況下,1/25 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一讚。

電池


相比於 α7 系列備受批評的 FW-50 電池,在 α9 中引入的 FZ100 電池有了很大的進步,官方的數字是 2.2 倍的電量,雜碎的使用體驗基本相若,以往出外拍攝起碼要用上兩顆電池,現在用 α7R III 拍完回家仍有 30-40%左右的電量剩下,這一點是很不錯的提升。

缺點

玩味十足的 Playmemories Apps 並沒有在  α7R III 中得到延續
在於雜碎來說,相比於 α7R II,這部新機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了 Playmemories Apps 的支援,各式各樣不同的 Apps 有玩味性質的,也有實用的 Apps,縮時拍攝、平滑反射、逐格拍攝等也是很不錯的 Apps,但這些在 α7R III 已不可用到了,因為自 α9 推出後的新機也沒有這個功能,網上亦有不少的用家感到不滿,希望日後會有解決的方法吧。



另一樣比較明顯的是 Wifi 傳輸方面,配合了 iOS、Android 的 Playmemories Mobile Apps, Sony 的相機可以即時通過 Wifi Direct 傳到智能裝置之上,不用擔心使用數據費、Wifi 環境等問題,向來是雜碎喜歡 Sony 相機的因素,雖然在 α7R III 仍有保留,用的仍是 802.11n 也是能理解的,畢竟 802.11ac 的範圍太窄,但傳輸的速度與穩定性卻遠遜於 α7R II 時的體驗,兩者像素相同,拍出來的 JPG 同樣是 20MB 左右,在 α7R II 上大約6-10 秒左右就可以傳完一張相片,而 α7R III 卻要花上 20秒左右的時間,而且在傳多張相片時更經常會有斷線的情況出現,在 iOS 上斷線的問題較 Android 常見,這一點希望 Sony 會在日後作出改善,這令雜碎感到頗困擾的。

效率低、介面不友好是 Image Edge 的弊病
Sony 隨 α7R III 推出的同時,發佈了 Image Edge 軟件,不單上文提到的 Pixel Shift 功能要用上,而在初期未有其他軟件支援的情況下, Image Edge 的軟件是唯一能在電腦打開 α7R III RAW 檔的軟件,然而 Image Edge 的完成度卻未如理想,相片載入慢、功能陽春,甚至不少情況下會產生奇怪的色塊,所幸的是輸出的相片未有影響,但軟件整體的表現可說是強差人意,不過 Sony 對這軟件的更新也有點頻密,希望在日後會有改善吧。

結語
α7R III 無疑是 α7R II 的升級版本,雜碎認為α7R II 在畫質上追上了業界的水平,而 α7R III 則是在其他方面補足了應有水平;相比針對連拍的 α9 所冠以的「 9 」字, α7R III 更有旗艦的風範,改為 α9R 也許更加合適吧,但與此同時,成像相對於 α7R II 卻未有改進,以致不少人稱這應該名為 α7R II 改,但如果是實際接觸過之後,相信會有不同的體會吧。

整體來說,以一個α7R II的機主來看,新機所帶來的提升是否值得大花金錢升級,雜碎覺得是視乎所需的是哪一類攝影,如果是對速度有要求,不論是對焦、快門、操作各方面是完勝 α7R II 的。但考慮到 α7R III 的定價,如果要求並沒有這麼極致,更著重性價比,或者是風景攝影、靜物攝影的愛好者, α7R II 無疑是更合理的選擇。

優點
- 42.4MP高解像CMOS
- 達 10 fps 的機械 / 電子快門連拍
- 從 α9 下放的對焦系統、對焦點維持399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
- 眼部對焦效率目前 Sony 家族最強
- 5.5級防手震
- 較上代多 2.2 倍容量的電池 (FZ100與FW50相比)
- Pixel Shift 拍攝
- 同時提供 USB Type C (USB 3.1 gen 1) 及 Micro USB 接口
- 雙卡槽 (slot 1為 UHS-II、slot 2 為 UHS-I)
- 加入觸控螢幕
- 測光點可與對焦範圍連結

缺點
- 未有支援 Playmemories Apps
- Wifi 傳輸的速度與穩定不及上代
- 原生電腦軟件 Image Edge 表現未如理想
- 對觸控螢幕支援有待改善
- HK$26,999 的定價過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