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星期日

Sony α7R II 用後感




如果是一直在看雜碎的朋友,應該不難知道雜碎一直以來也是一個 Canon 用家,的而且確,由最初的 550D 開始,到 5D Mark III和 7D Mark II,雜碎家中的防潮箱長期也是由 Canon 的產品所佔據著,但最近出現了一點的變化,出現了一部名為 α7R II 的「外族」,用了三個月左右,是時候跟大家分享一些用後感吧。



硬件簡介



雖然這文最主要是說用後感,但首先還是循例跟大家介紹硬件吧,像素是繼上代 α7R 再度提升,達至 42.2MP 的高像素,首次在相機中用了背照式CMOS,加入自 α7 II 便降臨到 Sony 家的 五軸防震技術,支持 4K 影片拍攝,最高 ISO 值可達 102400,達 399  點的相位自動對焦點以及 25點的對比對焦點,內置 Wifi、 NFC,光是看數據已知道這部機誠意十足,比上代有著大幅提升。

雜碎買的是淨機版本,另外配了一支 SEL1635Z的廣角變焦鏡,另外還有一個 Canon EF 轉接環方便由 Canon 轉會用吧。


購買的動機

著名的 Metabone 轉接環

雜碎其實早已對 Sony 的相機有一定的興趣,感覺比 C、N 兩家更進取更努力,今次加入的 相位對焦更可謂是為 Canon 用家轉會而設,不少鏡頭可以透過轉接環獲得 Canon 原廠近 90% 的對焦速度,吸引力其實很不錯的。

其實這部機是家人所買的,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細小的機身,對於日常拍攝來說,負重較輕與便攜之餘又可以獲得高畫質,相信就是家人購機的最大動機了。

電量表現

左邊的 Canon 電池(LP-E6N)(1865mAh) 比右邊的 Sony 電池(NP-FW50)(1020mAh)大不少

電量是不少人對無反相機的質疑點,的而且確與雜碎在 5D Mark III 的電量的體驗相差很大,以往用 5D Mark III 的日子,完全不用顧慮電量的問題,因為一顆電已能滿足一天的需要,大約可以提供700至800張的數目,日常使用已絕對足夠;而在 α7r II 之下,雜碎大約能拍300-350張左右,足足少了一半,這是無反獨有的弱點嗎? 其實不然,雜碎家中的 7D Mark II,用著和 5D Mark III 相同的電池,同樣只能拍300張左右,這不是單反與無反之間的差別,而相信是隨著功能的增加所伴隨的電力消耗而已。



而說到電量,不得不提這部 α7r II 可以透過 Micro USB 充電,與大家手上的智能電話相同,可以用流動電源充電,有不少網上的報導指如果充電時使用,電力的消耗會比充電速度快,其實是大家有所誤會,這部機 USB 充電只能在電源關閉的時候才可以充,說明書寫的一清二楚,而且即使插上了 USB 線,開機後 USB 位旁的充電提示燈會關掉,說明根本沒有充電進去,以雜碎的經驗來說,以2.1A 的流動電池充電,1小時已能達到70%的電量,算是不錯的了。

與 Canon 相比
雖然 α7r II 是一部個人頗滿意的一部相機,但和習慣多年的 Canon 有著不少的差別,各有優勢吧,先說 Canon 有什麼比較好的,論對焦速度的話,基本上是目前未能試過能媲美的體驗 (基本上已在 Sony Style 試了大部份 E mount 的鏡頭),如果是對運動性能有需要的朋友,無疑 Canon 是更佳的選擇,而且, Canon 有著大量的鏡頭組作後盾,幾乎是原廠鏡頭組最完整的一家,光論鏡頭的話, Canon 仍然具備一定的優勢。

配上EF接環後的 α7r II 及 Canon EOS 7D Mark II


而論機身的話,主力為傳統單反 Canon 的機身較無反為大,雖然有著更穩定的感覺,但對於手不大的用家來說,反而是一種不便,而且有著笨重的五稜鏡,使單反的重量較無反重也是無可避免的問題。反倒是用慣了 α7r II,拿回家中的 7D Mark II 很不習慣,可能是由於雜碎的手本身不大的關係吧,拿起來感覺很大很重。另外看到不少國外網站說 α7r II 的機身太小拿不起,雜碎相信是歐美人仕的體型比較大,這問題在亞洲地區應該沒有歐美嚴重,以雜碎的手來看, α7r II 是剛剛好的,建議對這有懷疑的朋友可以先到 Sony Style 試試實機的手感再下判斷吧。



機身按鍵方面,的確傳統單反具有更多的按鍵,以 5D Mark III 為例,連快門鍵有21粒按鍵與2個轉盤,而在 α7r II,只有16顆按鍵與3個轉盤,看似是 α7r II 的弱點,但要留意的是,幾乎所有 α7r II 身上的按鍵也可以自定,這意味著更容易按自己的需要設定,反而效率會有所提升。



在機身小這一點上,不少人也會覺得無反相機配上長鏡有著「頭重尾輕」的感覺,似乎會比傳統單反為差,雜碎本身也有這種感覺,但實際用過之後感覺這問題其實不太存在,通常鏡身達到一定重量、大小的形號,大多也會有腳架底座,拍攝時也是用手、腳架托著這個位置,單反如是,無反亦是,實際使用上沒有感到多大的不便。


轉接環的表現
為了從成本作出考慮,沒有買公認最好的 Metabone 接環,轉買了強國產的 Viltrox (近3倍價錢......),但效果比預期為好,雖然有些鏡頭仍然不能使用 AF ,但已比以往的轉接有了極大的改善。

首先跟大家說說有什麼鏡頭雜碎試了自動對焦是能用的。

完全能用
- 70-200mm f/4L IS
- 40mm f2.8
- 100-400mm f4-5.6L IS

不能用
- 100mm f2.8L IS(遠距可以, 近攝完全不行)
- 50mm f1.4
- 24-70mm f4 IS

紅色的部份就是峰值對焦所示的地方

在這裡所說的可用就是準確度、效率已能與原廠相提並論的水平,當然不及原廠快,但8-9成的速度已足夠日常使用。至於 AF 不能用的鏡,其實也不是不能用的,這多得了 Sony 相機內的峰值對焦,所謂的峰值對焦就是將中焦的範圍用顏色顯示在螢幕之上,可以輕易的作出快而準的手動對焦 (雖然亦需要時間熟習) 。

相片的質素

A7r ii 試相

作為一部以高像素作招徠的相機,「聞相」相信是這部機最吸引的地方吧,將相片放到100% 的大小,的確會比雜碎手中像素較低的 7D Mark II 更細緻,但如果一般地看,其實沒有感到什麼分別,自動白平衡方面準確度也不錯,最為人垢病的有損 RAW檔亦已在 2.0 firmware 更新中解決,已可以拍下 14bit 無損的檔案,達到 80MB 一張。

ISO 表現
雜碎在同一環境下,用了同一支鏡頭,以雜碎目前擁有的 7D Mark II 與 α7r II 兩部相機(以APS-C 與 Full Frame 比較知道是有點不公平,但反過來說可以算是勸敗吧)用同一的設定下拍攝,合計三組相片,分別是關閉高 ISO 降噪、開啟高 ISO 降噪、以及多重拍攝消除雜訊。



今次測試之下,一律關閉了鏡頭防震、機身防震,以f/11的光圈拍攝,開啟反光板預升(7D Mark II 限定)、2秒定時,白平衡方面用了自動;7D Mark II 的自動白平衡有明顯的偏紅,相較之下 α7r II 的白平衡更為準確。


影片解像度達4K,建議開啟


7D Mark II 的原生 ISO範圍為 100-16000,而 α7R II 的原生 ISO 範圍為ISO 100-25600,最高擴展至 102400,所以 α7R II 有更好的表現也是可以理解的。



關閉高 ISO 降噪,這部份可以看到相機的真實表現,但相信大家實際使用的時候會開啟降噪吧;開啟降噪後,在可用 ISO 雜碎認為甚至達到 12800,最後改用多框降噪,相機會拍攝 4張相片合成一張更低雜訊的相片,但效果出來,雜碎覺得 ISO 1600到6400,多框的效果比較好,但更高的 ISO,用回一般的降噪似乎更好一些。


與智能裝置連接


Sony 相機的一大賣點,是大多也內建了 Wifi、 NFC,有不少的用戶對於這些東西嗤之以鼻,但實際用過之後,大家又會否有所改觀? 至少,雜碎是很喜歡的,流程也不算困難。



只要在圖庫選擇想要傳送的相片,然後按下傳送相片的選項,雜碎建議在智能裝置上選擇,比在相機中選擇更有效率。



然後相機會開啟 Wifi 熱點,只要用智能裝置連到相機,然後開啟 Sony Playmemorie mobile 的 Apps 即可 (支持 Android, iOS)






可以設定為原相,或者重設成 2MP 的像素,原相的話,以 iPad Air 2 來說大約 6-7 秒一張,雜碎覺得算是頗快的了。



4K影片是否吸引?



分別很大,尤其是喜歡細節的朋友,4K影片的確比目前主流的 1080p 好上不少,雜碎上載了數段以 α7R II 所拍下的 4K 影片給大家參考,不過要留意,要開啟 4K 拍攝是有先決條件的,必須是達到64GB 或以上容量, 並且要支援 UHS-1、 Class 10 或以上的標準才能開啟相關的功能 (雜碎就是失敗的例子,買了一張 UHS-1 的32GB 卡,不準開啟.....)



Apps

Sony 提供了不少實用的 Apps
另一個與傳統相機不同的地方,就是 Sony 的相機可以安裝不同的 Apps,但並不是大家在智能電話上看到的濾鏡之類的小Apps,而是有很多很實用的 Apps,例如雜碎買了一個名為天空 HDR 的 Apps,彌補了風景相片的高反差的環境,成為一張準確曝光的相片,可以達到黑卡、ND鏡頭的效果。


缺點

閃光燈的接點感覺有點易壞
雖然個人很喜歡這部相機,但說實的缺點也有不少,先說的當然是價錢,官方價達到 HK$ 23,490,已是傳統DSLR 消費級旗艦的價位,對比自己的上代 α7R「只要」 HK$16,490 有著不少的差距,雖然雜碎覺得是物有所值,但以這個價錢購買無反相機顯然不少人會面對的心理關口問題,看回傳統的 Canon 5D Mark III 也只要16000左右,的確這部 α7r II 也很難用便宜去形容吧;使用方面,對比同價的傳統機種,未有配上雙記憶卡的設計是一個不少的扣分位,雜碎也明白這顯然是為了機身大小而作出的讓步,但對於習慣了RAW與JPG分開存放的用家來說無疑是有不便的地方,說起RAW檔,雖說 Sony 很佛心的推出了更新支援 14 Bit 的 RAW 檔,但每張 80MB 的容量也不容忽視,即使是 JPG 也達到 15 MB 一張,這意味著最好要購買一張容量不小的記憶卡,而且 42.4 MP的相片載入也要更長的時間,傳送相片到電腦之中每張大約要8秒,如果能夠支持 USB 3.0 的話相信會有不少的改善,Wi-fi 仍只有 802.11n。

也有不少人曾指出拍攝 4K 影片會有過熱的情況,雜碎自己沒有遇到過,但據網上的消息指更新到 Firmware  3.00 之後會得到解決,可以看到 Sony 其實對於更新的態度比以往有了不少的改進。


結語



這是一部很對雜碎胃口的相機,機身的大小配合雜碎的手形,作為一個科技迷,它的高規格也能滿足這一方面的慾望,亦算是無痛的雙修吧,雜碎認為說這是目前最強的無反相機也不為過,當然仍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在這部機之上,從效能與便攜之間作出了不錯的平衡,看的出 Sony 在相機之上也花了不少的心力,得益於 CMOS 的技術、與 Zeiss 的良好關係,雜碎對於 Sony 無反的將來有著不少的信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